关格
关格,㈠病名。
①小便不通与呕吐不止并见。小便不通名关,呕吐不已名格。见《伤寒保命集类要.关格病》。《医学心悟》卷三:“更有小便不通,因而吐食者,名曰关格。经云: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本证多系癃闭的严重阶段,见于尿毒症等疾患。
②大小便不通。大便不通名内关,小便不通名外格。《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之外格,二便俱不通为关格也。由阴阳气不和,荣卫不通故也。”
③上则呕吐,下则大小便秘结。《医贯》卷之五:“关格者,粒米不欲食,渴喜茶水饮之,少顷即吐出,复求饮复吐。饮之以药,热药入口即出,冷药过时而出,大小便秘,名曰关格。关者下不得出也,格者上不得入也。”
④呕吐而渐见大小便不通。《医醇剩义.关格》:“始则气机不利,喉下作梗;继则胃气反逆,食入作吐;后乃食少吐多,痰涎上涌,日渐便溺艰难。”因肝气犯胃,食入作吐者,宜解郁和中,用归桂化逆汤;痰气上逆,食入呕吐者,人参半夏汤;孤阳独发,阻格饮食,甚则作呃者,和中大顺汤。通治关格用二气双调饮。
㈡脉象名。人迎与寸口脉俱盛极,系阴阳离决之危象。《灵枢.终始》:“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
⑶病理名词。阴阳均见偏盛,不能相互营运的严重病理状态。《灵枢.脉度》:“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阳气弗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不得尽期而死也。”
一病名。
①小便不通与呕吐不止并见。小便不通名关,呕吐不已名格。见《伤寒保命集类要.关格病》。《医学心悟》卷三:“更有小便不通,因而吐食者,名曰关格。经云: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本证多系癃闭的严重阶段,见于尿毒症等疾患。
②大小便不通。大便不通名内关,小便不通名外格。《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之外格,二便俱不通为关格也。由阴阳气不和,荣卫不通故也。”
③上则呕吐,下则大小便秘结。《医贯》卷之五:“关格者,粒米不欲食,渴喜茶水饮之,少顷即吐出,复求饮复吐。饮之以药,热药入口即出,冷药过时而出,大小便秘,名曰关格。关者下不得出也,格者上不得入也。”
④呕吐而渐见大小便不通。《医醇剩义.关格》:“始则气机不利,喉下作梗;继则胃气反逆,食入作吐;后乃食少吐多,痰涎上涌,日渐便溺艰难。”因肝气犯胃,食入作吐者,宜解郁和中,用归桂化逆汤;痰气上逆,食入呕吐者,人参半夏汤;孤阳独发,阻格饮食,甚则作呃者,和中大顺汤。通治关格用二气双调饮。
二脉象名。人迎与寸口脉俱盛极,系阴阳离决之危象。《灵枢.终始》:“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
⑶病理名词。阴阳均见偏盛,不能相互营运的严重病理状态。《灵枢.脉度》:“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阳气弗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不得尽期而死也。”
因脾阳亏损,肾阳衰微,浊邪壅盛,三焦不畅而引起的以小便不通、呕吐不止为特征的危重病证,关格是由多种疾病转化而来。感受外邪,或劳倦内伤、饮食不节、情志过极,或久病不愈等,伤及脾肾之阳;或脾肾阳衰,水湿不化,邪浊壅滞三焦而发为关格。常见以下几种类型:①脾阳亏损 。证见尿少呕恶,形寒腹胀,气短纳呆,肌肤水肿,苔薄,脉濡细。治宜健脾温中,方用理中丸加味。②肾阳衰微。证见尿少或无、呕吐恶心,神疲腰痠、肢冷面晦暗,甚则周身浮肿,苔薄,脉沉细。治宜温补肾阳,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味 。③浊泛三焦。偏于上焦者,兼咳痰气急,呼吸低微,汗出肢冷,脉沉细数,治宜健脾渗湿化痰,方用苓桂术甘汤。偏于中焦者,兼见肢倦无力,厌食腹胀,面色无华,舌淡胖,脉沉细。治宜健脾温中,行气化痰,方用实脾饮。偏在下焦者,兼见手指蠕动,甚则神昏抽搐,舌红无苔,脉弦细数等肝风内动之候或出现面白气促,四肢厥冷,肌肤浮肿,舌淡苔灰,脉沉细欲绝等命门衰竭之象,前者用大定风珠以平肝潜阳熄风,后者用参附汤加味以温补命门。
关格治疗的辨证论治
脾肾衰败,湿浊内阻型【证见】 面色晦滞,尿少尿闭,肢体浮肿,恶心呕吐,短气乏力,纳呆厌食,畏寒肢冷,大便溏薄,头痛烦躁或嗜睡,甚则抽搐昏迷。苔白腻,脉沉细。
【治法】 温补脾肾,化湿降浊。
【方药】
1.主方 附子理中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吴茱萸(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熟附子12克,肉桂6克,党参30克,白术、茯苓、巴戟天、淫羊藿各15克,吴茱萸10克,法半夏18克,陈皮、生姜各9克。水煎服。
浮肿严重,尤其有胸水、腹水者,可加甘遂末0.5。l克(空心胶囊装)吞服。
3.单方验方
(1)补肾大黄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制附子15~30克,生大黄15~30克,益母草15~30克,黄芪30—60克,芒硝10一20克。水煎服,或保留灌肠。
(2)牡蛎灌肠方(屠森《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7)
处方:牡蛎30克,生大黄、熟附子各10克。水煎去渣,保留灌肠,每日—2剂。
脾肾衰败,湿热互结型【证见】 面色萎黄或自光白,腰酸,倦怠乏力,不思饮食,头目昏眩,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口有尿臭,或发热,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而浊,脉弦数。
【治法】 补益脾肾,清热降浊。
【方药】
1.主方 温脾汤(许叔微《本事方》)合黄连温胆汤(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处方:熟附子15克,人参12克,大黄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9克,竹茹、枳实、生姜、黄连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清开灵口服液,每次4毫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大黄牡公汤(李荣亨《中医杂志》1988.3)
处方:大黄、蒲公英、牡蛎各30克,加水煎取药液20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剂。
邪陷心肝。血热风动型【证见】 呕逆尿闭,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抽搐痉挛,吐衄便血。舌头卷缩,舌红苔厚浊,脉弦细数。
【治法】 开窍凉血熄风。
【方药】
1.主方 清营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合羚羊钩藤汤(俞根初《通俗伤寒论》)加减
处方:水牛角(先煎)30克,生地黄20克,玄参、金银花各15克,黄连10克,羚羊角片3克(另煎),钩藤、白芍各18克,菊花、牡丹皮、竹茹、石菖蒲、郁金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清开灵注射液,每次-60毫升,加入500毫升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l一2次。
(2)醒脑静注射液,每次~20毫升,溶于等渗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
关格治疗的其他疗法
1.外治法 用大蒜125克,捣烂,敷于两腰部,每日1次。贴敷处先用凡士林涂过,以免敷后出现水泡。亦可以用苦酒和芒硝(量多少不论)涂腹上,以薄薄一层为度,外用油纸覆盖,每日~6次。
2.针灸疗法 关格吐逆小便小利,急宜先灸肾俞、气海、天枢等穴,针刺涌泉、水分等穴。
3.中药保留灌肠 用大黄、槐花各30克,崩大碗30克,加水煎成300毫升液汁,作保留灌肠,每日l~2次。
4.预防调护
积极预防和治疗引起关格的原发病,如水肿、淋证等。 患者应注意休息,注意冷暖,预防感冒;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忌吃生冷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