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

来自医学百科

心悸(palpitation)是由于人们主观感觉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有时病人描述为心累心慌等,健康人一般仅在剧烈运动、精神高度紧张或高度兴奋时才会感到心悸,属于正常情况。而在某些病理情况,比如心率过快、过慢以及有过早搏动,患者主要症状即为心悸。少数情况下,比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的患者,虽然没有心律失常或器质性心脏病,但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跳有力,患者也常以心悸而就诊。导致心悸的原因非常多,下面我们做一简要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制

心脏搏动增强

心脏收缩力增强可引起心悸。心悸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生理性者可见于健康人在强烈体力活动或精神过度紧张之时。但也可见于大量吸烟、饮酒、饮浓茶或咖啡,或应用某些药物如麻黄素咖啡因氨茶碱肾上腺素类、苯丙胺阿托品甲状腺片等的人,且常和摄入量大小及个体敏感性有关。病理性心脏搏动增强所致心悸可由于:

心室肥大

后天获得性心脏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梅毒性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等,由于左心室肥大、心收缩力增强,可引起心悸。脚气病(beriberi)性心脏病时,左、右心室均增大,病情发展快,心悸常明显而强烈。

引起心排血量增加的其他病变

贫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可引起心率加快,心搏动加强而引起心悸。贫血时血液携氧量少,器官与组织缺氧,主要代偿机理是通过加快心率、增加心排出量以保证供氧。急性失血性贫血所致心悸尤为明显。高热时机体基础代谢率增高、组织耗氧量增加,因而通过加快心率以保证供氧,心率加快导致心悸。甲状腺功能亢进由于基础代谢率增高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也常引起心悸。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虽无明显发热也易发生心悸,且作为结核中毒症状之一,主要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此外在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布鲁菌病低血糖发作等均易引起心悸。 当嗜铬细胞瘤发生阵发性血压升高,可出现心悸,这与血中儿茶酚胺水平突然升高、兴奋交感神经有关。

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

各种原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特别是突然发生者,均易引起心悸。

心动过缓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界性心律、自发性室性心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迷走神经兴奋性过高等,由于心率缓慢、舒张期延长、心室充盈度增加,致心搏强而有力,可引起心悸。但心悸多见于心率突然转慢之时。

心律不齐

过早搏动(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等,均可引起心悸。偶发性过早搏动通常不致引起自觉症状,但患者可因心脏突然跳动而感到心悸,有时也可出现心脏突然停跳的感觉(代偿性间歇)。

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患者以青壮年女性为多。患者除感心悸之外,常有心率加快、心前区刺痛或隐痛、呼吸不畅,并常伴有头痛、头晕、失眠、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官能症症状。发病常与精神因素有关,每因情绪激动而发作。 β-肾上腺素能受体反应亢进综合征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心动过速等症状,与刺激交感神经β受体所致的症状相似。精神刺激常为发病诱因。患者以青壮年妇女为多。 

在日常诊治病人中,常遇到一些患者,主诉胸闷、心慌、胸痛,自认为患了“心脏病”,忧心忡忡地来院就诊。但大多病人经检查:X摄片、心电图超声心电图检查均正常。这并非是器质性心脏病,而是一种以心血管症状为主的功能性失调的心脏神经官能症(即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

心脏为何有神经官能症呢?由于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因素的作用,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障碍,受植物神经调节的心血管系统也随着发生紊乱,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症状。此外,过度劳累,体力活动过少,循环系统缺乏适当锻炼,以致稍有活动或少许劳累即不能适应,因而产生过度的心血管反应而致该病。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全身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心血官系统的表现),其症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通的自觉症状是心悸、呼吸不畅、心前区疼痛全身乏力等,还有容易激动、失眠、多汗、发抖、眩晕、多梦等表现。

该病虽没有生命之虞,但病情时好时坏,迁延不愈,严重者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使患者饱受痛苦。由于该病患者心脏并无器质性病理改变,长期来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有关研究报道不多。临床上由于其缺乏有效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造成漏诊和误治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当该病有少量早搏或ST-T改变时,如果不再做进一步检查排除,患者常会被误作病毒性心肌炎或冠心病等。  

诊断与治疗

由上述可见,引起心悸的病因非常繁多,其中以心脏疾病最多见。具体到能导致心悸的心脏疾病也是非常多,比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早搏等等,部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以心悸为主诉,必须非常留心,否则容易出现不可挽回的局面。其他疾病有贫血甲亢、药物引起的心悸等,每一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均不相同。若患者发现自己心慌(心悸)必须寻求医生的帮助,在充分了解病史(比如心悸的诱因、持续时间、缓解因素等)、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心电图、常规化验、超声心动图,必要时可能需要做心脏电生理检查等)后方可做出正确的诊断,接下来就是该如何治疗。

若为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就需要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这类药物很多,包括胺碘酮美托洛尔美西律维拉帕米阿托品等,若为贫血,则应该纠正贫血,大多为缺铁性贫血,可行补铁治疗;若为甲亢引起的心悸,我们叫甲亢性心脏病,这时候不仅要针对心悸治疗,更应该针对甲亢治疗,可采取抗甲亢药物治疗(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等)或手术治疗(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或放射碘治疗。若能排除器质性疾病,则可能会诊断为神经官能症

预防调护

注意调节情志,防止喜怒等七情过极。 适当注意休息,少房事,少进食含动物脂肪多的饮食,少进咸、辣和酒、烟、浓茶、咖啡等。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体操、气功等,注意预防感冒等。 一定要控制情绪,少生气。

心悸患者应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坚持治疗,坚定信心。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事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轻证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避免剧烈活动。重症心悸应卧床休息,还应及早发现变证、坏病先兆症状,做好急救准备。  

患者注意事项

  1. 心悸的原因非常多,不必过分担心,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寻求医生的帮助,尤其是中老年人
  2. 中老年人应该定期体检,尤其是伴有心悸的患者,应常规做心电图

中医对心悸的认识

心悸,证名。不因惊吓而自心跳不宁的疾患。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简称悸。或谓怔忡,或谓重症为怔忡。因气血虚弱、痰饮内停、气滞血瘀等所致。阳虚气弱而心悸者,症见心下空虚,状若惊悸,或先烦而后悸,脉大无力,治宜温阳益气,用小建中汤真武汤阴血不足,血不养心而心悸者,兼见面色无华,舌淡脉细,若兼虚火,则五心烦热,治宜养血补心,用四物汤朱砂安神丸水饮内停,水气凌心而心悸者,兼见胸痞满头晕恶心小便短少,苔白,脉弦,治宜通阳化饮,用苓桂术甘汤小半夏汤加减。痰郁心悸者,兼见惊惕不宁,突然而作,时作时止,甚则心跳欲厥,脉滑大,治宜涤痰定悸,用温胆汤茯苓饮子。气滞血瘀心悸者,兼见短气喘息,胸闷胸膺疼痛,舌色紫暗,脉结代,治宜活血理气,用血府逐瘀汤失笑散。参见怔忡等条。

中医辨证论治

1、心虚胆怯

治法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 安神定志丸加减

2、心血不足

治法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 归脾汤加减

3、心阴亏虚

治法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 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加减

4、心阳不振

治法 稳步信仰,安神定悸

方药 桂枝甘草龙骨甘草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5、心脉瘀阻

治法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6、水饮凌心

治法 振奋心阳 化气行水

方药 苓桂术甘汤加减  


参看

参考文献

  • 《希氏内科学》第22版
  • 《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
  • 《内科症状鉴别诊断学》张树基、罗明绮主编

症状查询专题

皮肤症状胸部症状腹部症状生殖部位症状四肢症状四肢症状四肢症状四肢症状颈部症状头部症状眼睛症状耳部症状口腔症状鼻部症状头部症状全身症状按身体部分查询疾病症状
关于该图像

点击部位名称可查询更多相关疾病

按症状名称开头字母查询症状: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