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

来自医学百科

舌苔,诊断学名词。又称舌垢。指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正常舌面上均有一层薄白苔,由胃气所生。外感六淫之邪或七情内伤、食积停饮均可导致舌苔发生变化。观察其变化,可以判断病变的性质、病位的浅深、正邪的消长、津液的存亡,是舌诊重要内容之一。察舌苔,主要是察其颜色、厚薄、荣枯、形态及分布。诊察时需注意因食物或药物染色造成的假象。

舌苔中医术语,是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变厚。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

读音

舌苔 shé tāi  

概述

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  

苔色

即舌苔的颜色,病态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有时也可发生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常见于温疫、湿温,为湿热郁熏之征)、霉酱苔(红中发黑、又兼黄色的舌苔,常见于夹食中暑内热久郁,主湿热病日久者)。

正常舌苔

  

苔质

即舌苔的形质,分为:①苔的有无。正常舌有一层薄白苔,由胃气而生。在疾病过程中,舌苔从有到无,是胃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但舌苔剥落之后,复生有薄白苔,则是邪退正生,胃气渐复的表现。②苔的厚薄。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的为薄苔,不能见到舌质为厚苔。舌苔的厚薄可测定正邪盛衰和病情的深浅轻重。薄苔主外感表证,亦主内伤气郁。厚苔主痰饮湿邪、积滞。舌苔由薄变厚,病邪自表入里,邪盛病进;舌苔由厚变薄,为病邪自里达表,正胜病退。③舌苔的润燥可了解津液的变化。若舌面润泽,干湿适中为正常舌象,虽有病而津液未伤;若扪之湿而滑利,则称滑苔,多主寒主湿,或阳虚水饮内停。若舌面望之干枯,用手扪之无津液,则为燥苔,多由热盛伤津阴液亏耗,或气不化津所致。④舌苔的腐腻。⑤舌苔的偏全。舌苔在舌面分布的变化。舌苔布满全舌称为全。舌苔偏布于舌面的前、后、左、右某一局部,称为偏。察舌苔分布的偏全,可判断病变的所在。全苔为邪气散漫,多为湿痰阻滞中焦之征;舌苔偏见于舌的一侧,为邪在半表半里,或病在肝胆;苔中根厚腻,多为痰饮或胃肠积滞等。⑥舌苔的剥落。⑦舌苔的消长。舌苔薄厚、多少的变化,也是正邪进退的反映。舌苔由少变多、由薄复厚,一般说明邪气加重,主病进;舌苔由厚变薄、由多变少,说明正气渐复,主病退。若舌苔骤增骤退,多为病情暴变的征象。⑧舌苔的真假。辨舌苔的真假,可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舌苔真假的判断以有根无根为标准。凡舌苔紧贴舌面,不易刮去,似从舌体上长出来的,即真苔又称有根苔。若苔不着实,如浮涂在舌面,刮之即去,即假苔又称为无根苔。在疾病的初期、中期,有根苔比无根苔为深重,疾病后期有根苔比无根苔为佳。若舌面上浮一层厚苔,望似无根,而其下部生出一层新苔,属疾病趋愈的征象。在辨别假苔时需注意三个面:第一,清晨舌苔满布,饮食后苔即退去,虽属假苔,并非无根;若退后苔少或无苔,则是里虚。第二,有苔有色,刮之即去,病轻浅;若揩之即去,病更轻浅。第三,厚苔一片而无根,其下不能续生新苔,是原有胃气,其后胃气虚乏,不能蒸化胃液上潮。多因过服寒凉药损伤阳气,或过服热药损伤阴液所致。  

舌苔表现

白苔

  

(1)白苔

一般表示为表证、寒证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同时,苔薄白亦是表示病在体表而未入里。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多见于表寒证。苔薄白而干燥,为表热证或感受燥邪舌苔白厚而干燥,代表湿浊化热伤津。舌苔布满白苔,摸之不干燥,称为“粉白苔”,表示得瘟疫病。苔白且干燥,称为“糙裂苔”,多见于温热病。舌淡苔白而滑润,代表寒证或寒湿证舌苔白滑而粘腻,见于体内有痰湿或湿困于脾。舌苔白滑而腐,为胃腑蕴热。如果苔白如雪花片而质干枯者,称为“雪花苔”,表示脾冷。舌及满口生衣,出现霉苔或生糜烂点,为胃气衰败,脏气将绝之危候。  

(2)黄苔

黄苔主里热证。苔薄黄厚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苔黄干燥生刺,舌有裂纹,为里热极盛,津液大伤,脏腑大热。舌苔黄厚而腻,多为痰热、食积

黄苔

湿热内蕴。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  

(3)灰苔

主里证。苔灰薄而润滑,多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苔灰而干燥,为热病阴虚火旺。  

(4)黑苔

黑苔大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成,表明了病情极其严重。苔黑而干燥,为热盛津亏。舌尖苔黑而干燥,为心火盛。苔黑而润滑,为阳虚阴寒极盛。  

苔质知识

最后讲述望苔质的知识。望苔质即望舌苔的形状质感。主要观察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有根无根及偏全等情况。  

(1)厚、薄苔

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透过苔质能见到舌体,称之薄苔,否则为厚苔。舌苔薄,病情一般较轻;舌苔厚,表明病情较为严重。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病邪入里,病情由轻变重;若舌苔由厚变薄,表明病邪外透,病情好转。  

(2)润、燥苔

燥苔

舌苔润滑多津液,为津液未损伤,称为润苔。舌苔干燥缺少津液,称为燥苔。舌苔干燥而色黄者,为胃热炽盛,损伤津液。舌苔干燥而色黑,为热极阴伤。若舌苔干燥色黑而且有刺,则属热极津液枯竭。  

(3)腐、腻苔

苔质颗粒细小致密,中厚边薄,刮之易去者,称为腻苔。苔质颗粉较大,疏松而厚,形状似豆腐渣堆积于舌面,刮之易去者,称为腐苔。腻苔常见于湿浊、痰饮、食积、湿温等。腐苔为食积肠胃、痰浊内蕴及溃疡之证。舌苔白腻,多为湿痰,或胃阳虚舌苔黄腻,多为痰热,食滞化热。舌苔厚腐,多为饮食停积胃肠。舌苔布满白衣,称为口糜,表明胃气衰败。  

(4)剥落苔

剥落苔

舌上原本有苔,若局部或全部消失者,称为剥落苔。如果苔全部脱落,表明胃阴枯竭,大伤胃气。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表明胃的气阴两伤。如果舌苔剥落处不光滑,有类似新生颗粒,称为类剥苔,表明病人血气不连续。若舌苔大部分脱落,仅留下一小块,称之鸡心舌,则为胃气阴亏损之证。另外,舌苔从有到无,为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如果舌苔从无而逐渐变薄白苔,表明病情好转。  

(5)有根、无根苔

舌苔紧贴舌面,刮之不去,称为有根苔。若舌苔好似涂在舌面上,刮之易落,称之无根苔。有根苔表明病人有胃气,常见于实证热证;无根苔表明胃气已衰,见于虚证、寒证。如果有根兼薄苔,属于正常苔,表明正气未伤;若无根苔薄或厚,刮之即去,不再生成新苔,表明正气衰败。  

(6)全、偏苔

舌苔布满整个舌,称全苔。舌苔仅布于舌的某一部分,称偏苔。全苔代表湿痰阻中之证。如果仅是舌尖部分有苔,是病邪入里却未深入,但胃气却受伤。若舌尖部分无苔,而其余地方有苔,代表肠胃有积滞或有痰饮。舌苔偏于左侧或右侧,表明病邪半表半里,亦可有肝胆湿热;舌中央无苔、舌边缘厚苔而中央薄苔,为阴虚、胃气损伤或血虚之证。  

舌苔辩病法

黑苔病情辨别法

黑苔的出现往往表示病情较重,或者是抗生素过度使用,也可能是口腔卫生不良引起。可以用黄连10克煎汁涂在黑苔上,一日多次,如黑苔变短变软,颜色变淡或消失,则说明这种黑苔是口腔卫生不良所造成。否则应找出病因。  

舌苔菱形剥落辨病法

在舌面中央出现一块菱形剥落区,很可能有糖尿病存在。此刻如同时存在多食善饥、口渴消瘦症状则更应引起重视。  

草莓舌辨病法

草莓舌

患者出现舌面乳头增大、红肿,样子像红色的草莓即称作草莓舌。此刻如伴见高热皮肤生出猩红色密集细小疹点等症,很可能患上了猩红热病。-----------得了这吃饭就是受罪  

花剥舌苔辨病法

花剥舌苔又称地址舌苔,它表现为部分舌苔剥脱露出红色舌质。小儿出现该苔往往是体质不佳的表现,这类儿童常常有过敏体质,容易患哮喘、奶癣等过敏疾病。小儿偏食、不爱吃新鲜蔬菜者,或者营养不良、贫癣肠有寄生虫及经常感冒者也易见到剥苔。成年人见到该苔则是阴虚血亏的表现;舌前端见花剥为心阴不足;舌根部见花剥为肝肾阴虚。  

舌底静脉辨病法

上卷舌尖可见两根静脉行于舌底,正常人仅隐隐显于舌下。如果其直径超过2.7毫米,其长度超过舌尖与舌系带终点连线的五分即为病态,有时还可同时见到舌边青紫斑或众多小血管丛。它反映全身血液或某器官血液有瘀阻现象。在血液检验上常可存在血球压积、血粘度等指标异常。  

利与弊

如果你经常为又厚又腻的舌苔发愁,并且受到口腔异味的困扰,那么见到市场上出现的那种叫做“刮舌苔器”的小玩意儿,你一定会非常想买来尝试一下。且慢!还是先听听专家对那种小“小玩意儿”的看法吧。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中医黏膜科华红医生明确表示,舌苔是不可以随便刮的。华医生告诉记者:舌苔是指覆盖在舌面上的一层薄垢,是中医舌诊的重要内容,通过观察舌苔的质地和颜色,医生能够推断出患者脏腑功能的虚实,辨识消化功能的强弱,反映病邪的深浅和性质。正常人的舌苔应该是薄白苔,如果体内出现问题,舌苔的厚薄就会发生变化。如果舌苔由薄变厚,就表示病邪由表入里,病情加重,同时会伴有消化不良上腹胀闷、恶心等症状。舌苔腻腐,则可能是体内痰湿或食滞。另外舌苔变厚、变腻,还可能是因为生病后食欲减退,经常进食软食、流质,使得舌头的机械摩擦作用减少,或者是因发热脱水、唾液分泌减少,清洗作用降低,影响了舌的自洁作用,使舌面渗出物堆积所致。所以,一旦舌苔变厚发腻,或是颜色发黑、有味,首先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先自行刮除,就会影响到医生的诊断。

经常用力刮舌苔,还会刺激味蕾,损伤舌乳头,造成舌背部麻木,味觉减退、食欲下降,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华医生表示,为了保持口腔卫生,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办法清洗舌面。包括用专门的软毛刷轻轻地刷舌面,如果买不到专用软刷,用牙刷也可,但一定不能太用力。也可以用盐水和漱口水漱口,或是使用冲牙器来冲洗舌背。切记不能用硬板类、锐利的东西使劲刮舌苔。  

观舌苔变化可查胃病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更是看重舌苔的改变。透过舌象的观察来了解和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胃病的治疗也是,舌苔变化确实能反应一些脾胃病的规律。

胃病患者如果仔细留意自己的舌苔,常会发现一些与众不同之处:有的特别厚腻、有的发黑、有的发黄、有的剥落。一个人长期舌苔不正常,旁人也会好意提醒:去看看有没有胃病吧!事实上,舌苔变化确实能反映疾病尤其是一些脾胃病的规律。  

如何观察和分析舌象

伸舌也有学问伸舌时要自然,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口尽量张大(但不要过分用力),使舌体充分暴露。如伸舌过分用力,或舌体紧张、蜷曲、都会影响舌的气血运行而引起舌色改变或舌干湿度的改变。

望舌要有顺序望舌一般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同时看舌体(舌质)的色质和舌苔的厚薄、颜色等。

观察两个重点舌诊主要观察舌体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体---呈什么颜色?形状是胖是瘦?质地是荣是枯?活动是否灵活自如?舌苔---苔质是厚是薄,是润是燥?苔色是白是黄还是棕褐?

正常舌象特征正常舌象可概括为六个字:"淡红舌薄白苔",具体地说,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舌象变化规律一般来说舌苔由薄变厚为病进,由厚变薄为病退。  

胃病患者的常见舌象为

薄白苔---病初起,病轻浅,胃气未伤;

舌苔由薄变厚,颜色由白渐有点黄色,舌边舌尖由淡红变红,而且舌边有齿印---病情加重,提示消化不良、胃肠积滞有宿食等;

舌苔由白变黄,舌边尖红---有热象;

舌苔由黄变棕,或者由棕变黑,而且干燥少津,舌边尖变深红---热盛,多伴大便干结;

舌苔白厚腻,舌表面有一层白黏液---痰湿;

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痰热;

舌边尖红绛色,甚至变紫色---痰浊血淤;

舌红无苔,舌面光滑如镜---胃阴虚;舌苔光剥,舌质淡---气阴两虚。

根据以上不同的舌象表现,再结合闻、问、切等其他诊断手法,中医就可做出综合分析,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调养异常舌象

可以自己调养的异常舌象

舌苔厚、有口气一个人如果常年舌苔很厚,而且有口气,一般说明胃有点小问题。如果目前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可先从饮食起居调养入手。保持生活规律,情志舒畅愉快,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腻、油炸食物,最好不喝酒、不吸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异常舌苔和口气有望自愈。

舌苔发黑、黏腻如果仅见这种异常舌苔而舌边尖呈正常的淡红色,且无其他明显不适,有时属于"染色"现象。患者可能食用了某些着色食物,或服用了某些药物。比如服"丽珠得乐",即可出现黑苔,而且大便亦发黑;服用抗生素,有时亦可出现黑苔。以上情况不属病态,不必紧张。但平时胃病较重的患者观察到黑苔就要警惕,如果舌边尖呈深红色,甚至发青发紫,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舌苔花剥有的人舌面上的舌苔出现不规则的一块块"地址样"改变,有的地方有薄苔,有的地方光滑无苔,这叫"地址舌"。此类舌象者如无任何不适感觉,多属生理性改变,不需治疗。如果长期有胃病或其他慢性病,以前从未见这样的舌象,出现"地址舌"则多属阴虚表现,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喝西洋参茶(每天9 克,沸水冲泡,频饮)促进自愈。

舌头有裂纹还有的人舌面上出现许多"裂纹",多数无舌苔,称"裂纹舌",如无不适感,亦属生理性的,不需治疗,如在重病后出现裂纹舌,舌红无苔,且有不适感,亦属阴虚,需配合药物治疗。

舌边有齿印有的人身躯肥大,舌体也胖大,舌边有齿印,舌苔薄白,如无明显不适,则属太胖的缘故。中医理论认为"胖人多痰湿",胖人的脾胃运化功能相对不足,食物的消化吸收易出现障碍。这些人要少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适当运动。如果舌苔白厚腻,舌边有齿印,不欲饮食,腹胀满,便溏薄,则属痰湿过盛,在进清淡易消化食物的同时应配合药物治疗。

舌红、苔厚、便秘有的人几天不解大便,口臭、舌苔厚、舌边尖红、尿黄,此属胃火盛。胃中火热内盛,浊气上逆、熏蒸口舌,故出现口臭、舌苔发黄、热伤津液、肠道失润,故出现大便干结。此时可服用大黄、黄连、黄芩山栀之类中药清热泻火,在饮食上需忌酒、忌食辛辣热性食物,如辣椒羊肉等,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多喝水。  

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

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

以下三位胃镜诊断同为"胃窦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舌象表现完全不同,症状和中医诊断也不同,治疗原则和用药当然也各异,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所在。

舌象:舌苔薄白,舌质淡紫,舌尖瘀点

症状:上腹部隐痛反复发作,喜热怕冷,泛吐清水

诊断:脾胃虚寒

舌象:舌苔黄厚,舌根部灰黑,舌边尖暗红色

症状:上腹部疼痛,痛有定处,食后加重

诊断:胃中痰热夹瘀

舌象:舌苔薄白微黄,舌中、舌前部苔剥,舌红少津

症状:上腹部隐痛,不思饮食,口干舌燥诊断:胃阴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