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

来自医学百科

食疗(dietetic therapy),根据不同的病证,选择具有不同作用的食物,或以食物为主并适当配伍其他药物,经烹调加工制成各种饮食以治疗疾病的医疗方法。

源流

食疗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就有神农尝百草以辨药食之性味的传说。中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其中列为上品的大部分为谷、菜、果、肉等常用食物。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专列“食治篇”。孟诜的《食疗本草》则总结了唐以前中医食疗的成果,是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是用药膳治疗老年病的专著。元代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是一部著名的食疗专著,对养生妊娠禁忌、营养疗法、饮食卫生、食物中毒等都有论述。明代,先后出现了朱棣的《救荒本草》(1406),卢和撰汪颖编的《食物本草》等著作。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收载了许多药膳方。高濂的《遵生八笺》专列《饮馔服食笺》,是一部中医养生学专著。清代,食疗有了很大发展,有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1861)等著作。

特点及应用原则

中医学一贯重视饮食疗疾,并有“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说法。许多食物本身就是中药,食物与中药并没有严格划分,但食疗与药物疗法则有所区别。药疗效果虽快,但药物性偏,苦口难吃,久服碍胃,故病人很难长期坚持服药。而食疗则配制得法,烹调有方,使人们乐于接受,可以长期制食,而且食药同用,食借药威,药助食性,相得益彰。

要正确应用食疗,达到以食疗疾的目的,首先需要掌握食性。食物与药物一样,具有一定的性味。食疗正是利用食物的不同性味达到治病目的。食物同药物一样,具有寒热温凉四性,但不如药物的四性明显,一般只分成温热性和寒凉性两类,而介于两类之间,微寒微热则归入平和性。

辨证施食

食疗的重要原则。食疗应针对不同的病证,施以恰当的配膳。病证有阴阳、寒热、虚实之分,食物的性能主治必须与病证的性质一致。辨证施食的原则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对于阳证热证患者,治宜清热解毒,宜食寒凉性食物,如西瓜苦瓜、雪梨、绿豆茄子苋菜、小米、香蕉兔肉、鸭肉等。若燥热伤肺干咳无痰,治宜清热润燥宣肺,可选用贝母雪梨、枇杷叶粥玉竹粥等。若热在营血心烦不寐,治宜清营凉血,可选用竹叶粥、滑石粥导赤清心粥等。若邪热内结、大便干燥,治宜清热润肠,可选用番泻叶粥、生地黄粥、冰糖炖香蕉等。若湿热蕴结、灼伤肠络,下痢赤白、里急后重,治宜清热解毒化湿,可选用紫齿苋粥马齿苋槟榔茶、银花红糖茶等。

对于阴证寒证患者,治宜温阳散寒,宜食温热性食物,如生姜韭菜芫荽、大葱、大蒜、红枣、板栗桂圆羊肉狗肉鳝鱼等。若过食寒凉,损伤脾胃,腹痛泄泻清稀,治宜温中散寒,可选用生姜粥、砂仁饼、豆蔻馒头等。若寒邪壅盛、痹阻胸阳,胸痛彻背,治宜辛温通阳散寒,可选用桂心粥附子薏苡粥、瓜蒌薤白白酒汤等。若病后、产后体虚感寒,腹冷痛大便清稀或宫冷崩漏,治宜温里散寒补虚,可选归地炖羊肉、当归狗肉汤、花椒鸡丁等。

对于虚证患者,应给予补养的食物,但要区别是阴血亏虚还是阳气不足。《内经》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就是说,阳气不足的病证,应该甘温益气,以使阳气旺盛;阴血亏虚的病证,要用厚味之品补益精血,以使阴血充足。在食疗时,要辨清气、血、阴、阳之虚而补之。①气虚证。表现为少气懒言、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心悸怔忡头晕耳鸣自汗等,治宜补气健脾,常选用党参白术、山药、莲子白扁豆赤小豆薏苡仁大枣猪肉猪肚等,食疗方如参枣米饭、八宝糯米饭、山药包子、四君蒸鸭等。②血虚证。表现为面色苍白萎黄、唇舌爪甲色淡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治宜补血养血,而气旺则血生,故在补血食疗方中常配补气之品,以益气生血,常选用当归、何首乌枸杞子、桂圆肉、红枣、动物肝脏鸡肉、蛋类、奶类、菠菜胡萝卜等,食疗方如归参炖母鸡、桂圆红枣粥、菠菜炒肝片、枸杞肉丝等。③阴虚证。表现为潮热盗汗、两颧发红、手足心发热失眠梦多、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尿少色黄等,治宜滋阴养液,常选用麦冬百合玉竹冬虫夏草蜂蜜银耳、雪梨、甘蔗、鸭肉、甲鱼等,食疗方如银耳羹、虫草炖水鸭、百合煨瘦肉、清炖甲鱼等。④阳虚证。表现为面色苍白、恶寒肢冷、神疲嗜睡下利清谷遗精阳痿性欲减退等,治宜温补阳气,常选用核桃肉、杜仲、韭菜、干姜、羊肉、狗肉、麻雀肉、狗鞭、海马海虾、鳝鱼等,食疗方如附片炖羊肉、海马鳝鱼、杜仲腰花、韭菜虾仁等。

对于实证患者,则要辨别是哪种实邪,若暴饮暴食,食滞不化,表现为脘腹胀满疼痛、嗳腐吞酸恶心厌食者,治宜消导化食,可选用山楂神曲粥、槟榔粥莱菔粥等。若痰湿阻肺,肺失宣降,表现为咳嗽痰多,痰色白、质稠,胸闷脘痞者,治宜燥湿化痰,可选用橘红汤橘皮粥冬瓜苡仁粥等。若水湿为患,水液潴留,表现为全身水肿,按之凹陷,小便少、胸闷纳呆、恶心、神倦,治宜健脾化湿、通阳利水,可选用冬瓜皮蚕豆汤、赤小豆炖鲤鱼、薏米粥等。若肝火犯肺,表现为咳嗽阵作,咳血量多,或痰血相兼,血色鲜红,胸胁牵痛,烦躁易怒,治宜清肺泻肝、和络止血,可选用桑皮茅根汤、杏仁桑皮炖猪肺、鲜藕柏叶汁等。

对于表证患者,要辨别是风寒还是风热外感风寒,证见头痛鼻塞畏寒、全身酸痛、无汗者,治宜发汗解表以散寒,可选用葱白饮姜糖苏叶饮葱豉黄酒汤等。外感风热,证见头胀咽痛、咳嗽、汗出、发热微恶风寒者,治宜辛凉轻宣以透邪,可选用桑菊薄荷饮、薄荷芦根饮、菊花茶等。

辨证施食还应辨明疾病属于哪一脏腑,对于不同的脏腑病证,采用不同的食疗方法。如《灵枢.五味》篇指出:“脾病者,宜食粳米饭、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白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粟、藿;肝病者,宜食芝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进行食疗配膳时,可按五行生克关系,作为治疗上的补泻原则,采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方法。如脾为肺之母、肺为脾之子,对于肺气虚弱患者,除补益肺气外,常进食益气健脾的食物,如山药、扁豆、薏苡仁、芡实、红枣等,以培土生金,使疾渐愈。肾为肝之母、肝为肾之子,肝火亢盛,影响肾的封藏功能而引起遗精、梦泄,就不能补肾,而要清泻肝火,肝火得平,则遗精、梦泄随之而愈,可选食夏枯草荷叶茶、草决明海带汤、菊花饮等。

“同病异食”、“异病同食”也是辨证施食的重要内容。如胃脘痛可表现为不同的证。饮食所伤,宜食山楂糕、莱菔粥以消食和胃;寒伤胃阳,宜食高良姜粥、豆蔻鸡以温胃止痛;肝气犯胃,宜食玫瑰花茶、佛手酒以疏肝和胃;脾胃虚寒,宜食干姜粥姜汁鳝鱼以健脾温胃;胃阴不足,宜食沙参麦冬饮、甘蔗粥养阴益胃,这就是“同病异食”。又如久泻脱肛、崩漏、子宫下垂等可出现相同的中气下陷证,都可选用参芪粥、归芪炖鸡等以升提中气,这就是“异病同食”。

食疗还可用于急性病的辅助治疗。如神仙粥用于治疗四时疫气流行;茵陈粥用于治疗黄疸病;竹叶粥用于治疗发背痈疽、诸热毒肿;枳椇粥用于治疗酗酒醉卧不醒等。对于某些慢性病,食疗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如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可常食芹菜粥决明子茶、木耳粥;高血脂的患者,可常食何首乌粥、泽泻粥、玉米粉粥糖尿病患者,可常食葛根粉粥、山药粥、玉米粉粥等。人体患病之后,生理机能减退、胃肠薄弱、消化力降低,此时以米粥调理最为妥当。如高热病后,由于高热伤津阴液不足,可选用具有生津清热作用的食疗方,如蔗浆粥芦根粥石斛粥等。热邪蕴肺病后,高热虽退,但患者仍觉干咳、口渴,可选用止咳养肺的雪梨羹、天花粉粥、沙参粥等。

保养脾胃

食疗十分重视保养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强弱,对于战胜病邪、协调人体阴阳、强壮机体、扶助正气、恢复机体功能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说来,在疾病过程中,胃肠功能减弱,应适当控制食量,切忌进食过多,加重脾胃负担,以致不能消化而使疾病加重,或愈而复发(食复),或引起其他病证。

烹调与禁忌

食疗膳食一般不应采取炸、烤、煎、爆等烹调方法,以免破坏其有效成分或改变其性质而失去治病作用。而且患病之后,脾胃功能减弱,以炸、烤、煎、爆等方法烹调的膳食,不易被消化吸收,难以发挥其治病功能。所以,食疗膳食应采取蒸、炖、煮或煲汤等方法烹调制作。另外,在疾病过程中,还要注意饮食禁忌,即所谓“病中忌口”。一般指温燥、生冷、油腻、荤腥之物以及烟酒等,它们能引起旧疾复发、新病增重,故应忌食。